9月12日晚,2018年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獎頒獎典禮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國共獲7項大獎,包括3項金獎,3項榮譽提名獎,1項提名獎。同濟設計集團·原作設計工作室提交的參賽作品“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范段”項目從眾多參選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建筑的社會責任”類金獎。
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獎是由亞洲建筑師協會組織發起,旨在推出亞洲地區的優秀建筑作品,推動建筑環境提升的獎項,是亞洲建筑最高獎。2018年獎項類別包括住宅項目、公共設施建設、工業建筑、保護項目、建筑的社會責任、可持續性等6大類10個小項。每項設金獎、榮譽提名獎和提名獎。
于9月10日舉行的亞洲建筑師協會第39屆理事會上也傳來喜訊:上海市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代表中國建筑學會和上海市建筑學會作競選“2020年亞洲建筑師協會第19屆亞洲建筑師大會”報告演講,并成功取得了舉辦權,大會將于2020年在上海舉辦。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伍江代表中國成功當選亞洲建筑師協會副主席。
此次2020年第19屆亞洲建筑師大會的成功申辦和伍江教授當選亞洲建協副主席,體現了中國在亞洲建筑發展中的擔當與責任。
獲獎作品介紹
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范段
Demonstration Section of Yangpu Riverside Public Space
建筑師: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章明/張姿)
設計團隊:章明、張姿、秦曙、王緒男、李雪峰、丁闊
合作單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
上海東方羅曼城市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中交上海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宏輝港務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上海市楊浦區黃浦江岸通北路至丹東路段
設計時間:2015/7-2016/7
建成時間:2016/7
項目面積:38000平方米
攝影:蘇圣亮、占長恒、章勇
/ 還江于民,改變了曾經“臨江不見江”的城市空間結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黃浦江的楊浦濱江區域逐漸聚集了大量的工廠,沿江邊形成寬窄不一的條帶狀的獨立用地與特殊的城市肌理,同時也把黃浦江同城市生活空間之間建起了一道“隔離墻”。以至于大多數當地人都已經忘卻了這片資源豐沛的濱江岸線。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工廠陸續遷出,濱江空間迎來了更新發展的重大轉機。在具有百年工業背景的歷史區域開辟出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連的濱水公共空間,是這個項目的重要價值之所在。
/ 振興工業文化遺產,使其重新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我們搶救性的保留了場地上的工業遺存,同時挖掘展示了各廠區原有的歷史故事,將江邊近百年的工業歷程連通實體空間一同歸還市民,讓工業文明的記憶以具有時間厚度和空間深度的城市景觀的方式、豐富城市文化和融入城市生活。設計改變了人們對于工業遺存的舊有觀念,項目的落成讓以往被忽視、被拆除的工業遺存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中。曾經在這里工作的人們重溫了舊日時光,自豪地講述當年的故事。
飯后到江邊活動成了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貫通工程給周邊市民的生活帶了了巨大的改變,自從公共空間貫通,有很多人幾乎天天都到江邊活動,他們說:“我們對這里已經產生了感情,飯后來江邊散步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原先上海公共水岸資源十分有限,尤其是長期作為工業用地的楊浦濱江地區。對于濱江親水空間的期待產生了巨大的客流量。景觀中工業性格的凸顯更讓到來的人們交口稱贊,口口相傳,形成了更大的傳播效應。僅在2016年國慶三天假期,楊浦濱江示范段的參觀人數就達到10萬人次。
/ 激發城市更新,改善城市公共服務、修復城市生態、促進周邊區域發展產業升級
公共空間建設使得工業遺產煥發生機,隨著城市生態的修復和城市更新的進行,公共服務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楊浦濱江地區的產業形態也在悄然發生深刻變化,新的辦公商業在逐漸生長,住區在逐步升級,城市煥發出新的活力和機遇。
/ 濱江公共空間的先行者與示范者,為后續工程提供借鑒價值
楊浦濱江示范段于2016年7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整個黃浦江兩岸45公里以慢行系統貫通為基本要求的貫通工程隨即展開。在流線整合、可達性提升,以及城市文化傳承等方面,楊浦濱江示范段對于其他各區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對于在全中國范圍內存在的大量產業轉型期的濱水工業遺地,楊浦濱江示范段在城市更新方面所作的探索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